《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27 16:30:56 人气:190次 来源:工会图书网

image.png

基本信息

定 价:¥39.80

作 者:王明哲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8252    

出版时间:2017-09-01    

内容简介

  初心打造工匠之魂;创新开拓工匠之源;信任缔结工匠之情;细节成就工匠之艺。
  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的互联网时代,技术虽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真正核心的还是文化和匠心的传承、守护、坚持与创新。
  为工不易,为匠更难,创新工匠,难上加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希望从专注、精细、追求、坚持、勤奋、勇于探索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帮助员工培养工匠的素养与精神,通过铸造一颗颗匠心,带动企业创新,成功帮助企业和每个员工实现转型与进步。

作者简介

  王明哲

资深班组管理专家,管理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实战型培训讲师。曾就职和服务于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专注于基层班组建设、中基层管理者职业素养和管理技能提升的咨询与培训工作。二十多年企业基层至高管的工作历练,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处理,颇受中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喜爱。

目录

第一章◆工匠精神:创新列车的发动机

如果说有什么驱使着人类一次次做出改变世界的创新,那么一定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所承载的不懈追求进步的理念,成为人类努力寻求创新的最佳动力。工匠精神就是创新列车的发动机,只要有工匠精神,创新的脚步就不会停滞不前。1.创新的奇迹,从热忱的工匠心中孕育  

2.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  

3.野心不能造就创新,热爱才可以  

4.精益求精——思想进步的助推剂  

5.厚重的工匠底蕴,让创新巨轮平稳航行  

6.工匠追求卓越的心是创新的源动力  


第二章◆专注:匠心之本,创新之基

当一个人将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一项工作中并始终保持专注,那么他就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同样,一个人只有在创新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才能创造出看似不可能的奇迹。1.一人一技,一技一生  

2.认清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  

3.工作前排除一切干扰  

4.专注于你的第一个创新目标  

5.在创新中运用“第二自我”策略  

6.尝试进行注意力训练  

7.克服你的专注障碍  


目录第三章◆精细:成功创新离不开步步精心

在创新这件事上,1%的疏忽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创新之事,必作于细。只有在创新过程中做到步步精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忽视任何一点问题,创新才能最终迎来成功。1.“微时代”创新,必作于细  

2.杀鸡也别吝啬牛刀  

3.摆脱浮躁,做事不贪大  

4.培养发现“决定性细节”的慧眼  

5.以“苛刻”的态度对待创新中的每个细节  

6.别忘了“自检”  

7.计划创新细节与规划创新战略一样重要  


第四章◆极致:创新就在那5%里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而在这一追求极致的过程中,往往也就孕育了创新。1.你离极致只差5%  

2.真正的创新是工匠追求极致的过程  

3.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  

4.比企业的要求多做一点  

5.别把“能力有限”当作借口  

6.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第五章◆坚持:时间淬炼优秀工匠,见证伟大创新

创新的过程其实是一种修行,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怀着工匠精神坚持行走在一条创新道路上,最终时间将会见证一切,包括伟大创新诞生时那耀眼的瞬间。1.不疾不徐,潜心磨炼技艺  

2.经受住寂寞的考验  

3.模仿永远学不出真创新  

4.慢下来,让时间助你积攒力量  

5.不忘初心,路程可以曲折,目标不能偏离  

6.不放弃,失败就是成功的阶梯  


第六章◆勤奋:想走得快就要日夜兼程

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创新也要比拼速度。然而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甚至有时候我们自身的力量相比于很多人是薄弱的。那么,想要实现创新,我们唯有更加勤奋,想比别人走得快就必须日夜兼程。1.没有一种优秀不需要勤奋  

2.超越时代的脚步,才有创新的契机  

3.早上班半小时,晚下班半小时  

4.治好你的“拖延症”  

5.勤奋≠蛮干,提升效率是关键  

6.做好时间管理,抓住那些“时间碎片”  

7.培养自觉性,勤奋不需要监督  


第七章◆探索:在常规之外找到创新密码

有些时候,我们始终找不到实现创新的“答案”,恰恰是因为总是把眼光拘泥于“常规”的范畴内。如果能够摆脱“常规”的束缚勇于探索,也许我们就能轻易发现这个“答案”原来一直都在那个我们没注视过的角落里。1.让伟大工匠的探索精神指引创新之路  

2.在创新上,想与做同样重要  

3.主动求索,不断寻求创新  

4.做足准备,时刻捕捉创新机遇  

5.立即行动,想到了就去做  

6.独辟蹊径,换个角度看问题  

7.没有颠覆就没有创新  


第八章◆继承传统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创新文化

对于实现创新来说,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创新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二者从来就没有站在过对立面上。只要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将工匠精神与创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那么就一定能奏响伟大创新的凯歌。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迸发最耀眼的创新火花  

2.精神继承传统,思想跟上时代  

3.将“创客精神”带进企业、带上岗位  

4.发展创新工作室,员工当主角  

5.建立创新奖励机制  

6.开展创新研讨会,调动创新积极性  

7.创新不能单打独斗,开展对外合作创新 

精彩书摘

  《不忘初心:铸造匠心,驱动创新》:
  一名医生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于是在思想上认识到了一些现有医术的不足,为更好地治愈患者而开拓创新治疗方法,成为了名医。对于在其他不同领域尤其是生产制造业领域的员工来说,也只有在工作中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够不断提升技艺,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
  纵观世界,日系、德系产品受人追捧,表面上是因为其产品品质优秀,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他们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的态度,这让他们的产品总是能够产生创新,让产品的价值不断提升。据悉,几乎每一家瑞士制表商都会对表的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几乎每年都会在生产工艺上出现创新,让手表的质量更过硬。因此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德国、日本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新崛起也与这种努力追求卓越的态度不无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在全球范围内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里,日本占了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则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以德国为例,如今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除了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普通人没有听说过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术业有专攻”,在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实现创新,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头羊”。
  比如“螺丝大王”伍尔特,该公司1954年创立时只有几名员工,现在已经扩展到5万多名员工。它的成功就在于自始至终坚持“单一”产品——螺丝。在德国的企业文化中,“严谨”也是首要的,任何行为必须有章可循,杜绝一切随意。其实,日系、德系企业这种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制造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的态度指的就是“工匠精神”。这种态度或许可以概括为大家都懂的一句话——“不是为了输赢,就是认真。”
  反观国内,尽管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与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中国制造”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廉价、低端、低附加值等。拿早些年的IT科技圈来说,自从2007年联发科研发出廉价MTK手机芯片后,国内山寨手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相关部门统计,仅2007年山寨手机产量便达到1.5亿台,几乎与国内市场手机总销量相当,平均每三天便有一款新品山寨手机上市。不仅如此,MP3播放器市场也是山寨机横行。由于MP3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我国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品牌,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各大电脑卖场的柜台上。这些低附加值、仿制的产品虽然形式五花八门,但却并没有创新到点子上,反而一度将中国钉在“最大的特色就是山寨文化”的耻辱柱上。
  要想改变如今的局面,让我们的制造业生产出的产品除了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能跻身世界前列,那么就必须要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尤其是对于常年身处生产一线的员工来说,更是需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产品质量上有创新,而不仅仅是在“产品噱头”上玩花样。
  回顾历史,从万里长城、都江堰、赵州桥到苏州园林,能工巧匠们完成了众多恢宏壮观的工程;从司母戊大方鼎、越王勾践剑、金缕玉衣到圆明园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能工巧匠们制作了无数精巧绝伦的器物。可以看到,我国从来不缺所谓的“工匠精神”,更不缺乏在精益求精中实现创新的“传统”。我们只有先让自己拥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够首先在思想上得到进步,思想走在前面,继而在行动上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

前言/序言

  随着时代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当今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面临转型和创新,这意味着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尤其是身处生产一线的员工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在面临转型和创新时,生产一线员工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生产环节能否成功实现转型,而生产环节的转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实现转型。
  生产一线就是企业的命脉,而身处这条“战线”的员工则是掌握企业命脉的人。可以说,每一个生产一线的员工都肩负着企业转型、发展的重大使命。而能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在如今的形势下成为企业中流砥柱的员工就是那些不忘初心,用一颗饱含工匠精神的心来通过创新给企业带来崭新发展契机的人。
  谈起工匠精神,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匠人通过精湛技艺,对产品精雕细琢,制造出近乎完美的作品的精神。不过,当我们沉浸于工匠精彩绝伦的“表演”时,也不要忘了工匠精神的重点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价值观,即你一旦从事某种事业或职业,是否能努力将其做到极致。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工匠精神投入到创新工作中,那么无疑也能让其心中蕴含的强大力量来推动创新工作产生更有影响力的结果,孕育出伟大的创新。
  曾经,工匠精神的缺失让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创新也流于形式,很难实现质量上的突破和工艺、核心技术上的真正创新。这种局面让中国的制造业被钉在“山寨”的耻辱柱上。
  改变这样的现状,必须用匠心带动创新,让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展现出真正的创新与进步。唯有从每个生产一线员工做起,从每个企业自身做起,唤起心中的工匠精神,继承历史上那些伟大工匠的意志,铭记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初心,对技艺不懈追求,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本书希望从专注、精细、追求极致、坚持、勤奋、勇于探索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帮助员工培养工匠的素养与精神,通过铸造一颗颗匠心,带动企业创新,成功帮助企业和每个员工实现转型与进步。
  在这个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的时代,无论面临怎样的挑战,只要我们能保持初心,用工匠精神让创新重回正轨,脚踏实地地走在创新之路上,那么,这终将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属于中国制造业的时代,属于每个生产一线员工的时代。